《春》的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1-29 23:31:08
《春》的知识点总结

《春》的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的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文本研读

1、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

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这样写是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7、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从侧面衬托出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其中,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情态,可以使人联想起蜜蜂嘤嘤嗡嗡,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碌着采蜜的情景。渲染百花争春的气氛,给人们呈现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9、‘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风和煦的特点。“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柔和。

10、“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比喻、拟人,写出春雨的细、密、多的特点。“斜织”“薄烟”形象的写出了轻盈、迷蒙的特点。渲染了春雨的轻柔、湿润。

1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写出雨中植物新而亮的特点,“逼你的眼”突出草之青,激发读者的想象。

1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三句将视线由植物转到人,从白天写到傍晚。动静结合,有动景,有静景。“静默”一词最妙,运用拟人修辞,烘托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营造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13、“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俗语激励人们抓紧大好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四、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春》的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