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时间:2024-01-04 15:57:38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以教学预设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感受父亲的伟大.

2、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我采用以下的教与学的方法:

教法: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法: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

五、教具准备

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多媒体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达到资源共享。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有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结合今年的四川大地震这一现实素材,教学开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图片,师生配乐朗读,勾起学生对08年这一沉痛事件的回忆, 既揭示了本堂课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有便于后面教学的进行.

(二)指导朗读,悟父子情

1.接着让学生用简练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所写的父子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这不仅是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

2、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我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再加以引导,并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这里是让学生深入阅读,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以增强语感,同时,体

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也许学生会找出以下句子:

3、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并以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2.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4、我们再看看儿子阿曼达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儿子的那些地方感动了你?

(1)“我告诉同学不要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回来就我,也能就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更我在一起。”

[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让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句子诵读扎实了,情感表达自然也淋漓尽致了。]

5、体会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恪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 以上这些句子通过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懂读明白.当然“读懂”既包括读懂话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积淀语文素养。]

6. 最后一刻,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现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你从哪体会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呢?(因为父亲相信儿子,儿子相信父亲,他们心灵相同,终于团聚了。父亲爱着儿子,儿子相信父亲。是爱,让他们幸福着。)

(三)、课外拓展, 感情升华

一堂好课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课外拓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说一说,让学生把自己享受到的爱和自己奉献的爱和大家分享一下。

[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四)、作业设计;

小练笔(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2、写一写父母、亲人、朋友、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9.《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

……此处隐藏5826个字……伙伴,阿曼达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假如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我让学生写在课前准备的爱心卡上,留给学生充分时间去写,然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引导学生评价修改,最后让小组内互评互改。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五)设计作业,阅读链接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积累诵读。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等。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编排的特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鲁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94年,在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主题,讲述了人们对总理的爱戴,怀念之情;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恋恋不舍. 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那高尚.圣洁.无私的母爱的怀念之情。因此,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前面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三、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阅读课上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景教学法等等。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学习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五、教具准备

本课教学我主要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达到资源共享。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有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读出“父与子”的情

1、谈话引入。(介绍一位让你难忘的人。)

2、播放课件。(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揭示课题,解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始以提问方式引入,给了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通过课件了解地震,体会父亲身处险境,为后来体会父爱的伟大做好铺垫。]

4、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学生读书前讲清楚读书要求,读准音,读通句。遇到问题做上记号,想办法解决,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5、交流学习收获。(用简练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并写在黑板上。这不仅是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学生的书写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6、抽生读课文。(学生读后,其他学生夸夸读的好的地方,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同时也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抽生读,是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的品读。读人物的语言,品人物的思想。]

(二) 说“父与子”的的情

1、换课题。(根据课文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那种精神,你想想,能不能给它改一个更好的题目。如果你认为这个题目很好,你就读课文,提出理由来。怎么读,拿出笔来,一边勾画一边批注找出根据来。从小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学生汇报。(告诉学生发言的方法:先亮明观点;再从书上找根据;最后讲道理。培养学生有序的.连贯地说一段话,克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三言两语的现象。学生可能会改成《了不起的父与子》,为什么这么改?牵引学生去寻求答案。因为别的父亲都绝望了,离开了,只有他,还那么执着;38个多小时不吃,不喝,不睡,常人能做到吗?儿子在面临生存的机会却让给别人。所以我要说他们了不起。这样一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当然,学生还可以改成《勇敢的父与子》、《伟大的父与子》等等,只要能说出正确的理由.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设计意图:老师问学生换不换题目,其实是“醉翁之意”。通过这么一个似呼不着边际的问题,让学生深入阅读.深入思考,解决了文章需要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所有关键或要点,而且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引用能力和表达说理能力.]

(三)写“父与子”的情

1、写一写。(把你的感受写出来,可以写你学了本课后的体会,也可以写你想对父亲或儿子说的话。)

2、展示学生的佳作,让学生与文中的父子达到心灵的交融。

3、作业:将生活中你最难忘的人,选一两件事把他(她)记下来。回到课文开头,首尾照应。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内心感受写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