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
此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85页的约分。约分是在学习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内容为学生学习分数的计算条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置情景与激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旧知自主探究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及遇到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四、教学难点:
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五、教法、学法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把约分的过程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会约分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六、设计理念
我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抽象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活意识,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数学知识。在数据研究中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程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所以我打算从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经历过程,理解意义——自主探索,总结方法——巩固练习,提高能力——总结提升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七、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步,复习铺垫,在这里我设计两道复习题,一道是复习最大公因数,另一道是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依托的,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复习回顾了这两个知识点,为下面学习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方法做好铺垫.
第二步,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教材中的例题是一幅游泳的情景图,我认为北方的学生对此情境还是有一些生疏,所以我先向学生介绍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并声情并茂的介绍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让学生在观看图片时感受到长江的壮丽,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然后先揭示长江干流水质污染的第一个数据,再揭示同期调查的另一组数据,为什么同一个调查会出现两个不同数据
呢?这样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数据展开数学研究。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第二环节:经历过程、理解意义。
第一步 动手实践 讨论交流(教学最简分数的意义)
对上一个问题班中的好学生肯定能说出60/100和3/5是相等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答案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并没有深入地去思考过。所以我要及时追问学生“它们为什么相等”,根据手中的学具卡片(介绍卡片上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图一图,画一画进行探究,验证。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小组学习交流时间与空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验证,3|5还用不用化简,为什么?这样的分数我们把它叫什么?确定最简分数的标准是什么?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最简分数,并及时进行练习加以巩固。
第二步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教学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此处出示把18|30化成最简分数,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在讨论约分方法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鼓励方法的多样性,把学生的不同做法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认真思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揭示约分的意义并板书。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克服固定的思维模式,鼓励创造性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第三环节:自主探索、总结方法(教学约分的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18|42这一环节中我打算让学生,形成约分方法知识的表象,对自学部分,及时进行反馈,并予以指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约分的方法。在学习约分的两种形式时,通过一步步清晰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影象。
1.学生自主学习约分的书写格式。指导学生看书自学,并提示要注意约分方法中关键的地方。
1除外;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2.交流汇报约分时一般采用的两种形式。
A、逐次约分法。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过程。在书写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各个数位对齐。最后都要约成最简分数。
B、一次约分法。
(指出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约数,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约分得。)
3.结合板书小结。
(我们既可以用它们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去除,一步一步来约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约数去除,直接约分。)
通过把18|30和12|48进行约分,使学生理解约分的意义;并在一步一步的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自己感悟约分的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要注意引导,多问学生“为什么”,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理解约分的方法和重点。这样学生掌握得更加深刻。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再练习上我注重知识的阶梯性,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特设计以下几个练习。
(一)尝试练习
(二)专项约分练习。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下面各分数进行约分。写在作业纸上。
及时对所学内容进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练习中教师不对两种约分形式作规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游戏活动:每人从信封袋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分数卡片。
(1)最简分数上讲台,
和最简分数相同的分数起立。
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性思考。
(2)从剩下的同学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帮最后两名同学找最简分数作朋友。
在练习设计上,从基础训练到综合训练,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满趣味性,把孩子拉入游戏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本课的所有知识点。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
在本课的总结上我是这样设计的:先问学生,你能把老师的板书写完整吗?这样设计的目的 ……此处隐藏3621个字……学习问题。学生的合作学习过分依赖他人,责任意识淡薄,影响到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因此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案。
3.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行为。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美的事物充满向往,因此可以借机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
1.知识目标:掌握地形与气候的多样性,区域的差异性及区域间的交流与互补,理解各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和谐共进、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
在学法上,我采取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环节的指导。
本课采取的教法主要有五种: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欣赏点评法、实例调查法、教育美育法。
下面,我侧重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
因为本课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综合探究课,所以对学生的课前指导宜详细而具体。总的准备有2个,其中学生的准备按互补原则又具体分为三个小组:摄影组、地理组、经济组。每组各有主题、任务、成果展示和评价四个目标。每个小组再进行具体分工。
摄影组:网上查找深圳、郑州、西安和乌鲁木齐的自然景观图片及风土人情图片,下分设4个小组:图片组、课件组、展览组、主持组。
地理组:负责分析所经地区地形与气候的特点及南北与东西的差异,下分设地形组、气候组、南北组、东西组、展览组,分别带着各自的问题查找资料。
地形组:负责的问题有:
我国地形区有哪些?2.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气候组:负责的问题有:
1.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2.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3.秦岭—淮河有哪些地理意义?
南北组与东西组:
1.本地区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
2.分析差异的原因。
展览组:
1.负责评选所有图片,选取精华打印,张贴。
2.负责本小组的成果展示与讲解。
经济组:负责查找我国在协调区域发展上的政策措施及成就。下分设政策组、工程组、图片组、课件组、展览组,分别带着各自的问题查找资料。
学生查找资料既可以在学校电脑室,也可以在家里进行,老师通过qq群随时指导。在每组特意设一个展览组,对优秀作品进行及时鼓励与宣传,活动结束后对小组与个人又进行及时评价,这样就极大调动起了小组与个人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保障了活动的有效进行。
导入新课时,我选取了本土文化深圳的客家遗址──鹤湖新居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1.深圳有着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吸引着远方游客,你能说出她的芳名和方位吗?
2.客家人来自哪里?他们的故乡和深圳在地理环境上存在哪些差异?
意图:联系本土实例,引发学生探究兴趣,能迅速进入主题。
下面是学生的成果展示与师生活动,由四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图片欣赏——感受美
操作:在摄影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图片欣赏过程中,展开学生活动一分钟演讲比赛:七嘴八舌话感受。
意图: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第二环节:探究根源──鉴赏美
操作:地理组的同学成果展示后,引导学生进行五个方面的问题探究。
意图:通过现象探究根源,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成果展示
探究一:找原因
操作:个人抢答赛
1.我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哪两个方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地形与气候图。
2.概括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气候多种多样,南北温差大。
3.我国地形和气候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图中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影响因素。
意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明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探究二:找差异
操作:
情景一:南北差异
分析我国南北地区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存在哪些差异,让学生展开填写表格比赛。
学生:填写表格比速度。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表扬并小结。
情景二:东西有别
学生:展开小组竞赛活动──找差异,小组成员由前往后说差异,比速度比流利。然后迅速完成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表扬并小结。
意图:通过个人与小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探究三:找联系
操作:我国的地形和气候与对我国的区域差异有什么影响?开展画简图比赛。
学生:动脑思考画简图。
教师:巡视指导,选出优秀作品表扬。
意图:学生通过画图,能加深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前者影响着后者,一目了然。
探究四:找优势
操作:小组PK──东西部资源大比拼。
学生:全班分成两大组代表东西部,找本区域资源优势,对方劣势。
小结:在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意图:通过擂台赛制造高潮,让学生形成新的兴奋点,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探究五:找对策
操作:怎样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互通有无?
意图:在学生探讨中自然过渡到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交流互补——创造美
针对区域差异,怎样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智慧的创造与探索,从而体现了美育的第三个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去创造美。
操作:在成果展示中进行探究六——找问题。
小结: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对问题进行集锦、解答。
意图:通过新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和创新火花,轻松突破难点。
第四环节:和谐共进──追求美
操作:由于时间关系,对南北文化的交融——客家文化的探究,作为知识拓展,放在课后。
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家乡,借鉴客家精神,培养学生一种追求美的情怀,团结奋斗,和谐共进,为推进和谐深圳、和谐社会而努力!
最后,让学生完成评价表格,评选各种奖项,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小结:整个教学过程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成果展示为主线,以知识点拨与美育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师生互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以问题驱动,层层递进,通过小组竞赛找原因、找差异、找联系、找优势、找对策活动的开展,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并达到课堂以外的延伸。不仅引领学生开发了本土教材,而且把美育的四个阶段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美与知识探究进行了有机结合,最终达成共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