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23 21:18:06
关于说课稿七篇

关于说课稿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注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2、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3、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引导点拔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程序

我打算安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讲解课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以两个上节课已学过的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老师板书。2、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自悟,对话文本

1、向学生抛出问题: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自读自悟。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讲读结合。随文理解“教训”、“轻而易举”等词语。多媒体适时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例如 “流线体”。在学生汇报到鸡蛋的“薄壳结构”带给人类的启示时,我出示一个生鸡蛋,请有自信能捏碎它的学生上来实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现场验证了课文中的论断是正确的,相信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

3、教师引导,出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内容。先指名回答“老师”一栏,教师板书。随后同桌讨论剩余空格该如何填写最为恰当。

“老师”特点启发

4、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为了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较为清晰的思路,我先通过抓关键词语、出示相关图片、进行小试验等形式陪学生“走”了一遍课文,后又以表格这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内容有了提纲契领的认识,领着他们站在文本外再“看”一遍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探索者,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与文本,与教师进行了真切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也训练了学生分析与探究的能力。】

5、回归课本,练习概括课文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个任务就靠每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来实现。“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又是教学的难点,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是总结概括的能力。我认为想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中我打算教给学生通过找中心句,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除了第三自然段需要抓全两部分内容外,其他两个自然段都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出主要内容。】

6、学生完成《评价手册》上的填空题。

【设计意图:我觉得这道题是对本篇课文一个很好的总结,学生在做的同时相当于站在一定高度上又“望” 了一遍课文。另外,将《补充习题》、《评价手册》与课堂有机融合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益尝试。】

(三)拓展延伸,回归课题

1、补充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其他例子。

【设计意图:引入课外资料的目的在于:第一,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更加高效;第二,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求知的欲望。】

2、深化对课题中“老师”的认识,体会人类并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不断主动探索。

3、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学会怀抱感恩之心热爱万物。

五、说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

(一)作业设计

查找并阅读介绍仿生学的资料,并以“人类的‘老师’”为主题,四人小组合作出一份小报。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形式更具弹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语文能力方面的发展。】

(二)板书设计

本着突出重点难点,理清条理的宗旨,我将这一课板书设计如下:

“老师”特点启发

鱼儿自由升降潜水艇

鸟儿飞行飞机

蜻蜓等昆虫飞行特点新式飞机

鲸“流线体”轮船

鸡蛋“薄壳结构”建筑物

袋鼠跳跃越野汽车

贝壳坚固坦克

……

以上就是我对《人类的“老师”》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2

讲授的是“穷人”第二课时,他希望学生能通过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这堂课上得很成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构思巧妙,别具匠心。

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之时,问:谁愿意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许多学生都不愿意举手,可能是因为紧张,也可能因为老师还没出题,大家不敢贸然行事。但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问:我还没出题,你怎么敢举手呢?学生回答说因为我自信。老师当即表扬了他,并说机会是 ……此处隐藏8029个字……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二、重视训练学生想象和说话能力

在指导孩子理解洪水的凶猛可恨时,引导孩子说说看到图片上凶猛的洪水,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播放洪水视频时,我让孩子说说假如你是视频中的某一个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孩子自由想象和表达。

三、重视识字写字教学的指导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此,对本节课的识字教学,我做了以下思考:

1.在教学生字“难”的时候,我让孩子自己观察它的结构以及书写要点,然后进行范写。

2.在教学生字“洪”“灾”的时候,我采用了字源法,让孩子了解了两个字的演变和意义。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读的要有层次、有梯度。每次读应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训练朗读要在扎实中层层递进。不能因为是公开课而拘泥于流程,要把孩子的朗读训练到位。

2.在教学时,孩子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机智地把孩子的答案一步步转化成自己的预设,而不能直接否定孩子的回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揣摩揣摩自己的课堂语言,力求精炼而又具有引导性。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7

《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初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教材入选此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古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根据?马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初步了解"说"这种文体特点,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

3.认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重视人才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本课重点、难点:

对课文寓意的理解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由它的写作特点,以及学生不了解封建人才选拔制度决定的。

二、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以及课文寓意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马说》的学法、教法和教学过程确定如下。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诵读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设计依据:

1.因为本课题旨较含蓄,宜用启发引导的教法。

2.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应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启发思考在现实社会中,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千里马",什么样的人被称为"伯乐","千里马"与"伯乐"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很容易答出:"千里马"指人才,而"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伯乐"能够识别"千里马".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唐代,韩愈就在他的《马说》中阐明了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

2 .解读标题 .标题为"马说",实则为"说说马",即发表一些关于"马"的看法。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来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3.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4)。有疑问的提出来由老师解答。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诵读是基础;理解文言文,翻译是手段。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从中找出不理解的与同学讨论,最后由老师解答。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进行学习。)

4.研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请找出第一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在作者的观点中,还包含着一个反命题:无伯乐,则无千里马。那么,这句话实际阐明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什么关系呢?

明确: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3)如果没有了伯乐,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千里马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4)朗读第二段,说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不知"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呢?用书中原句回答。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同样表现出食马者的无知呢?

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7)食马者的无知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食马者的愚妄和浅薄。

(8)作者对食马者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对千里马又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呢?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对千里马是同情,对食马者是强烈的谴责与辛辣的嘲讽。

5.教师小结:

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文中的千里马并不是真正的千里马,而文中的食马者也并不是真正的食马者。作者实际是借写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来表现封建社会中人才的命运。这种写法叫做托物寓意。

6.学生总结本文思想内容。(略)

7.找出本文论述的中心句。

明确:其真不知马也。

(以上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侧重于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发现问题。)板书设计:

世有伯乐,

决定 作用

然后有千里马

辱、骈死

嘲讽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

(悲惨命运)

食不饱

(直接原因)

不知马

(根本原因)

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何谓托物寓意。

《关于说课稿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