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12 21:18:10
【实用】说课稿模板9篇

【实用】说课稿模板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喜欢的鸟》。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4册第19课。

一、说教材:

《我喜欢的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如果能找到适合并让他们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去做、去学。所以只有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体会趣味感、成功感”才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经过小学一年级的绘画学习,他们已有了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简单的绘画表现活动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引导学生认识鸟的基本形态,并运用几何图形表现鸟。

2、运用拼贴、添画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拼贴、添画的方法认识表现不同形态的鸟。

难点:如何表现鸟的静态和动态。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运用美术要素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想像与联想能力,直观演示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学法:

我选择了观察记忆法、参与体验法、交流合作法。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让学生观察,抓住各种鸟的基本形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鸟的基本形是由哪些几何图形组成的以及怎样变化的?从认识鸟的基本组成及外形特征,到最终掌握表现鸟的动态,解决本课的难点。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范作、鸟的图片、勾线笔、为学生准备椭圆形纸和圆形纸等。

2、学具:勾线笔、油画棒、水彩笔、剪刀。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听、视、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环节用时1分钟)

在课一开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利用课件让学生先听鸟的叫声,随即播放大量鸟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鸟,把学生带到了鸟的世界中。出示课题《我喜欢的鸟》(板书一)

(二):新授知识、探索启发

我运用游戏通过寻找、观察分析鸟,初步让学生了解鸟的基本组成和外形。(本环节用时6分钟)

1、找鸟:这时我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随意在一学生课桌底下找出了一张鸟的图片(课前在每位学生的桌底下放一只剪好外形的鸟的图片,后面标好名称),学生们跟着各自找出了鸟。这一举动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学生会感觉很亲切、新鲜、感兴趣。通过轻松、积极的谈话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看鸟:让学生观察、分析鸟的基本组成部分,并且概括出它们大致的形状,头为圆形、身子为椭圆形、翅膀为三角形、尾巴为梯形为后面表现鸟做好铺垫。(板书二)

3、赏鸟:并不是所有的鸟的模样都长得一样,我让每一组学生把鸟放在一起相互观察比较,找出各种鸟外形的不同点,颜色不一样,还有外形不一样,如有的嘴大,有的脖子长、有的身子小等。

(三)、自主探究、感知体验(本环节用时10分钟)

本课的难点是表现鸟的静态和动态。在对鸟的基本结构和外形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下一个环节就是解决怎样表现鸟的外形和动态。

在这时我创设了个情境,春天来了,虞山公园里有一棵大树,大树的下面百花齐放,吸引了很多小鸟的到来。【板贴:大树】【大树的出现就会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

老师出示一只画的鸟,这是飞来的第一只鸟也是老师喜欢的鸟。接着老师示范并讲解老师是怎样表现这只鸟的:

1、明确步骤:

①、用预先剪好的椭圆形白纸和圆形白纸让学生说一说可以作为鸟的哪几个部分?身子和头;

②、用勾线笔(师示范)勾画出鸟的脖子;

③、再添画眼睛、翅膀、尾巴和脚,并让学生用手指模画,一只小鸟外形完成了。

【这一过程刚好复习了课开始分析的鸟的基本组成和每部分的形状,解决了表现鸟的外形的难点。】(板书三)

2、从静态到动态 刚才表现的是站着的鸟,鸟都会飞,我请一位学生在刚才静止的鸟上演示,用剪好的三角形作为鸟的翅膀,原来只要把翅膀倒过来贴就行了,后面的翅膀先贴,再贴前面的,如果是画的话可以前面的先画,再画后面的。除了翅膀有变化外,脚应该斜着画了,一只飞行的鸟完成了。

只要掌握头、翅膀、尾巴和脚的方向,我们可以表现出鸟的不同形态,站立的鸟、飞的鸟、觅食的鸟等等。【板贴同一种鸟不同姿势的图片】

3、色彩 鸟的外形解决了,鸟的羽毛还有漂亮的颜色和花纹,我让学生欣赏了学生的作品,还有书本上小朋友的作品,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并涂上喜欢的颜色让鸟变漂亮。

【这一过程学生们由浅入深地初步掌握了制作方法,并且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设想。】

(四)、体验实践、大胆表现:(本环节用时20分钟)

激发学生创作的乐趣很重要,并且要积极促进学生共同探究学习方法。

老师把刚才出示的两只范作鸟板贴到了大树上,鼓励学生表现出自己喜欢的鸟来并沿轮廓线剪下,贴到大树上变成一个百鸟园。

学生进行创作,首先让学生找到老师为其准备的作业纸、椭圆形纸和圆形纸,根据刚才老师的讲解示范,自己确定鸟的头和身子的位置,再通过添画的方法画出完整的鸟,可以是静态的鸟,也可以是飞翔的鸟,并添画上漂亮的花纹。在作业的过程中课件循环播放之前画面上欣赏各种鸟的图片学生作品,给学生作为参考。

(五)、展示评价,扩展延伸:(本环节用时3分钟)

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上展板。让学生在互相欣赏和互相鼓励下展评自己的创作作品。

最后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造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此处隐藏12490个字……,我觉得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还很不够,今天的课堂上学生似乎变得特别性急,还没等我讲完合作学习的要求,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场了,根本不理会我的示意。面对这样的局面,我有些无奈,没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成效。另外,我认为自己还有待改进的就是对学生的激励语言比较贫乏而苍白,如果更加生动,更加有针对性一点,相信课堂互动会更好。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细细研究、探讨。我要从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开始,积累点点滴滴,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说课稿 篇9

一、 说教材

抽到这个活动内容,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情,我让幼儿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布置我们的自然角,幼儿兴致特别高,第二天纷纷收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绿豆等投放在自然角,午饭的时候,小朋友吃豆芽熬肉,大家都在安静的吃饭,东北角上的几个小朋友却在争论不休,我走过去询问才知道,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豆芽是不是豆子变来的?如果是,那么硬梆梆的豆子怎么能长出牙来呢?当时吃完饭后,幼儿也曾就这个问题讨论过,而且还争得面红耳赤。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老师所告诉的,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目前,我们班幼儿有植物种子发芽的经验,我打算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豆芽作为探索的对象,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生豆芽”,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豆子如何生根发芽,他们的生长与水、阳光存在什么关系,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根据新《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这次活动的目标为:

1、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2、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植物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3、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阳光的关系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打算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

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上,于是,在活动开始前,我要为每个幼儿准备好实验用的杯子,豆子,水等,指导幼儿泡豆子,让幼儿亲自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发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欲望。而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豆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我和幼儿一起分享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活动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本活动的难点是: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和阳光的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对比试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几粒豆子,其中一个杯子放水没过豆子,另一个杯子不放水,2天后请幼儿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需要水。

2、对比实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上豆芽,其中一个杯子在黑洞洞的纸盒里,另一个杯子放在阳台上,1天后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后继续生长需要阳光。

为了完成以上教育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我整合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科学区:投放杯子,豆子,水盆,海绵等,图书区:投放有关生豆芽的图书和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有种子发芽的知识经验

(三)、物质准备:

1、黄豆,绿豆,香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杯子,纱布和海绵 ,纸箱子,两个大盆。

2、提前2天与幼儿一起泡豆子,并做观察记录。

3、将两盆豆芽提前2天分别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

4、关于生豆芽的课件。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为幼儿创设探究活动环境,提供可操作材料,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二是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和重点,完成活动目标。

二、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验法:

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试验,体验探究的乐趣。

2、课件演示法:

将泡豆子,豆子生根发芽,豆芽变绿等过程制成课件,让幼儿直观、生动、系统、全面的了解生豆芽的全过程。

3、观察法:

在实验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些方法的运用,将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通过试验,观察,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在快乐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

本次活动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关注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我采用:1、实验探究法: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2、观察法: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亲自护理自己的豆芽,随时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并用绘画或符号作记录。

3、归纳法:幼儿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试验得出的结论

这些方法的运用,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嘴巴交流,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完成活动目标。

四、说活动程序

(一)、观察泡过的豆子 (6分钟)

问题:1、这两盆豆子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结论:有水的那盆豆子发芽,豆子发芽需要水

这一环节,幼儿在活动前就参与实验,有些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储备,可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二)、观察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的豆芽 (6分钟)

问题:1、纸盒的豆芽长的怎么样?为什么?

2、阳台上的豆芽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3、这两盆豆芽为什么长得不一样?

结论: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三)、带幼儿一起分析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 (5分钟)

问题:1、豆子先生根还是先发芽?

2、豆芽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观看课件:生豆芽 (8分钟)

问题:豆子生根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环节,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系统的了解了豆子生根发芽的全过程,对这一科学知识有个全面感性了解,幼儿再结合自己动手泡豆子,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还能直观形象的掌握这一抽象的科学知识。

五、说活动延伸

1、幼儿把自己泡的豆芽放在阳光下,继续观察,会发现豆芽变绿,了解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把豆芽置于真空中,继续观察,发现豆芽枯萎致死,了解植物生长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结束了,但活动内容并未结束。幼儿会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会越来越浓。

《【实用】说课稿模板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