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4-08 16:52:08
【推荐】说课稿汇总九篇

【推荐】说课稿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第11课《桂花雨》,重点在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情和教学反思这四方面来阐述。

说教材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二自然段写“摇”桂花时间的选择及其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摇”桂花的情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第四自然段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篇末再次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分享“摇花乐”。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意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三自然段“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说教法学情

《桂花雨》这是一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

教学反思

“摇花乐”是全文的重点,需要花大力气挖掘,为后面解决“思乡情”作好铺垫。

“摇花乐”这部分内容叙述了我的乐、母亲的乐、父亲的乐,这三种乐是逐渐提升的,对于我来说,摇桂花是一种童年的游戏之乐,对于母亲来说,摇桂花是一种生活之乐。对于父亲来说,摇桂花是一种丰收之乐,从父亲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总而言之,摇桂花给我们所展示出的一副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你读了不得不感动,不能不向往,不得不留恋!多年以后,也难以忘怀。

只有把这种欢乐充分理解之后,那份“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浓浓思乡情这个难点才可以水到渠成,不讲自悟。因此,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反复地让学生去品读“摇桂花”时“我”的那份游戏之乐,体会母亲妙用桂花时的快乐,品读父亲即时口占一绝的丰收之乐。在深入的朗读中渐渐回忆到童年的那份美好,因为在人们心中,总是想把快乐的时光永远留在心间的。也因此,通过“摇桂花”的细细品读,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母亲总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了。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的第一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完成。

第一方面 教材分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手势)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艾青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歌,诗人以饱含真情的笔墨,回忆了自己的乳母大堰河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烈的赞美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之情。

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虽然经过了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但是诗歌的鉴赏水平还停留在初步阶段。

因此,本诗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而且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旧社会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理解。

第二方面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因此,我将本文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 了解作家及作品创作的背景,

2、 分析诗中的细节描写和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并揣摩其表达效果。

3、把握大堰河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怀念和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第三方面 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本文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从细节描写中去分析和鉴赏大堰河的形象。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人对如大堰河般广大劳动妇女的赞美讴歌之情,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第四方面 教法与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朗读法来教学,以“读”贯穿始终,以“情”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力求在朗诵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其中参插问答法、启发法加以辅助,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法、质疑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鉴赏诗歌。

  第五方面 教学过程

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理念的指导下,本文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3min

同学们,你留心过你母亲牵着你过马路时那种小心翼翼吗?你观察过在你回家时你母亲脸上微扬的嘴角吗?你还记得电话那头你母亲对你的反复叮咛吗?你体会到你母亲对你浓浓的爱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堰河——我的保姆》,去认识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一导入方式既将学生置于母爱的氛围当中,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7min

首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诵诗歌,边读边标记诗歌中的生字词,然后我将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诗歌中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初读是为了让学生疏通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在读通字词的基础上,接下来让学生再全班齐读。再读是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

在经过以上两次朗诵后,我将请同学们借助参考书,了解作家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老师在此时可适当的给予解释和说明,诗人在铁窗之中睹雪思人,回忆起乳母大堰河艰苦的劳作及悲苦的命运,挥笔写了这首母亲的赞歌。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是为下一步理解诗 ……此处隐藏10580个字……样的设计是让学生能从时间的名言、到课文中作者的感悟、再到自己的感受,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通过竞赛、填图等活动,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民称及其分布情况,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3、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民称及其分布情况,感受祖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歌曲,这首歌曲脍炙人口,唱遍大江南北,大家想不想听一听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吧。(课件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师:谁能说出它的名字?(爱我中华)

3.师:《爱我中华》顾名思义就是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共同的家园,那么歌曲中56个星座,56枝花指的是什么呢? 生:56个民族。(板书)

4.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板书:中华民族大家庭)

二、自主交流、整体感悟。

活动一:民族知多少。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是哪个民族的吗? (汉族)

2.我们班和老师是同一个民族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 3.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汉族的。那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生答:55个少数民族。

4. 在我们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就居住着56个民族。(出图)

你们看,这是一张民族分布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数量最多的是汉族,数量居少数的是少数民族。

板书:汉族 少数民族

5.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呢?谁来说说你知道的?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知道的民族)

6. 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那你们知道这些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哪里吗?下面就让我们拿出课前发给大家的图例找找看看吧!(给学生时间看图)

7.学生说出找到的民族,老师说出位于我国的什么位置。(当学生说到哪个少数民族时,这幅图上就会闪烁出它们的居住位置。)

8.大家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少数民族的居住位置,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呢?

三、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1.出示:中国民族分布图

师: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少数民族居住比较散,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混居在一起)

师: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等边疆地区,而汉族遍布全国。

师:这种分布特点,老师告诉大家就叫做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2.让我们再看分布图,看看图中闪烁的地方,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五个自治区。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名称吗?(找学生说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谁能在地图中准确找出它们的位置?让我们一起把这五个自治区找出来吧。(出示图,找学生到讲台上完成自治区的拖动)

4.国家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特点,不仅划分了自治区,还制定出台了一项民族制度,这种制度叫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师:你们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呢?学生畅谈。

自治是什么意思?生:自己管理自己。

刚才我们还说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大家庭,那为什么国家还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呢?

8.出示: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法律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当家做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这些规定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师总结:原来国家是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

5.师: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根据面积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少,分别建立了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幻灯片:党制定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平等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很好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团结呢?

四、总结归纳、升华主题。

课下,老师知道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民族团结的小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搜集到的。(学生汇报交流,老师预设补充)

补充资料:

(一)介绍钱币

学生介绍:同学们,你们看,这是我们国家第四套人民币,不同的面值上面印制着不同民族的人物头像。

我们现在用的则是第五套人民币,请看它的后面,右上角印制着不同民族的文字,有汉语拼音、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和壮文。钱币的文化反映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介绍汶川地震

学生介绍:大家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吗?20xx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汶川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大灾难面前,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积极救灾,凝聚成抵抗地震灾害的强大力量。从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三)介绍民族团结柱

师:同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孩子们,那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生日是哪一天吗?10月1日国庆节。在那天会举行盛大的典礼,你们在电视中看过吗?

在60周年国庆盛典上,天安门广场的东侧点缀了56根柱子。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民族团结柱)柱身正面分别绘制身着节日盛装的56个民族一男一女载歌载舞图案,背面则是民族的吉祥图案和民族名称。当天还有少数民族同胞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来参加庆典活动,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魅力所在。因为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他们都来为祖国庆祝生日,送上自己的祝福。

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生活在这一个大家庭中,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师:此时,身为华夏儿女,老师感到无比自豪,你们呢?我们都感到无比自豪。

同学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出示书上民族集体照)这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祖国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无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我们都是心心相连的兄弟姐妹。最后,让我们一起高歌《爱我中华》,歌唱民族的欢乐祥和,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同学们,课下我们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关民族团结的小知识,讲给身边的同学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推荐】说课稿汇总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