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

时间:2024-01-31 08:00:31
《马说》教案4篇

《马说》教案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说》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马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培养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现实。

3、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的关系,领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体会作者的感情2、掌握“说”的文体特点,学习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1、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2、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说”是“谈论”的意思。二、自主学习,预习成果展示1、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指导朗读划分节奏。2、字词学习:祗(zhī) 骈(pián)食(sì)3、作家作品:

关于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自号昌黎先生,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初读课文,补充理解词语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2、全班交流:

(1)、重点词: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骈:并列,一同。 是:这。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且:尚且。 等:相等。安:怎么能 临:面对。

(2)、一词多义:虽: A、故虽有名马: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以: A、不以千里称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B、食不饱: 吃。 其: A、其真无马邪: 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执策而临之: 马鞭。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3)、通假字:

(1)、食马者不只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sì 同 饲 喂养

(2)、才美不外见 见 xiàn 同 现 表现出来

(3)、其真无马邪 邪 yé 同耶 表示疑问,吗

3、翻译课文,要做到字字落实,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

四、探讨质疑

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是什么?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五、拓展探究

1、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其真不知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六、总结全文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堂练习:

1)、选择注音和解释都有错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dàn 十斗为一石)

B、不以千里称 (称: chēn称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同“只”)

D、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huò,有时)

2)、解释加点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②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才美不外见: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④其真无马耶

4)、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 家和 家 (人名),字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 他和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5)、“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说明 。比如 、 等作品。

6)、选择下列句子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②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B、③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④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

C、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 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道理)

D、⑦执策而临之(面对) 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7)、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

9)、“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10)、 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11)、“千里马”是一种比喻,文中把“人才”比作“千里马”。 读完本文,再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马说》课堂练习答案:

1.B中④不以千里称(称: chēng 称号)2.①等:等同,一样② 道:方法③安:怎么 ……此处隐藏3014个字……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的痛惜之情。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愤怒谴责。急促、迅猛、高亢。)

(2)学生说出重点字词的解释

一食(shí):吃一顿; 或:有时; 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食(Sì):通“饲”,喂; 能:能够; 是:这样; 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见:通“现”,表现;且:尚且; 等:等同; 安:疑问词,怎么。

(3)你能解释以下几个字吗?

①虚词:而、之、也、其

②实词:能 食 尽

你能找出本段的通假字吗?请解释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 喂

才美不外见 通“现” 表现

(4)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目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目行千里呢?

(5)思考巩固:

①“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板书) : 千里马 才美不外现

教师:如果才美外现了,称为什么马?

(板书) : 千里马 才美外现 名马

②“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第三段中:(其真不知马也。)

(板书) : 食马者 不知 千里马

③作者是怎样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对于食马者的做法,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愤怒谴责

(7)朗读本段的语气、节奏应该怎样?

急促、迅猛、高亢。

(8)概括段意:提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9)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着力刻画了“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作者先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粟一石”,这是夸张的说法,但这正突出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是那些“食马者”所能知道的,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它,所以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作者最后发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女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深刻嘲讽)

(2)点明几个重要的字词的解释:策、道、材、通、临、其、邪

(3)你能解释以下几个字吗?试试看

①虚词:而、之、以、也、其、策

②实词:能 食 尽

你能找出本段的通假字吗?请解释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 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 表示疑问 相当“吗”

(4)请同学翻译这一自然段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5)思考巩固:

①“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作用是什么?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②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第二段提出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在食马者眼中就无马了。

(板书) : 千里马 才美不外现 无马

③哪句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的身份叹息的?

呜呼!其真无马邪?

④文中哪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其真不知马也。

⑤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揭露“食马者”“不知马”。揭露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6)朗读本段的语气应该怎样? 深刻嘲讽

(7)概括段意: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

(8)小结:作者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执策者的形象,把“真无马”与“真不知马”对照起来,生动地提示了执策者的愚蠢和荒唐,最后又以“其真不知马也”结住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五、三读课文,理解寓意、品味意境

1、理解文章的深层寓意

提问: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如果不是,他们分别比喻什么?

明确:不是,

“千里马”比喻人才; (板书)

“伯乐”比喻慧眼识才者;圣明的君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难遇)

“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2、作者韩愈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

3、文章借千里马的遭遇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控诉,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愤慨,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教师指出(托物寓意)板书

4、你认为十一个“不”字表达出什么语气?

11个不字,表达出强烈的否定语气;

5、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6、每一自然段都以“也”字作结,这三个“也”字所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

明确:第一个“也”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第二个“也”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谴责;第三个“也”是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

7、请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节奏分明、把握停连,力求准确流畅。11个不字,表达出强烈的否定语气;也字,读出痛惜、愤怒、嘲讽的语气。

六、扩展延伸

我相信大家人人都是千里马,假如你是今年的大学毕业生,面对难就业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言)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

老师寄语: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不能马马虎虎,走马观花,更不能指鹿为马,溜须拍马,成为害群之马。有缺点赶快悬崖勒马,马上改正。只要我们发扬龙马精神,马不停蹄,快马加鞭,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千里马,前途一马平川,事事马到成功!

板书设计:

马说 (人才论)

韩愈

《《马说》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